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是依依惜别的回望 亦是游子还乡般的期待

来源:每日汽车时间:2018-01-02 09:57作者:姜鹏编辑:王厅

  东风本田的船舵交接间,陈斌波功成身进重回总部,与本田再续前缘的郑纯楷则高位接盘中是依依惜别的回望,亦是游子还乡般的期待。

  两天之后,来回溯东风本田这次历史性交接。

  “今天正式离开东本,回东风。”12月28日下午,陈斌波在微信中正式和《汽车公社》&《每日汽车》记者确认自己离开东风本田,调任东风公司总部的消息,而寥寥回复的11个字中既有着功成身进的仪式感,更多的是依依惜别的回望。

  在陈斌波带领东风本田长跑近8年以来,它从一家规模刚过20万辆的车企,成为了规模超过70万辆的巨型战舰,完成了从“小市场大份额”到“大市场大份额”的过渡中构建了完整的体系竞争能力,实现了东风本田从“小而美”到“大而整”的完美转变,背后是陈斌波这位船长牢牢掌控着东风本田每一次的冒险、出击以及坚守的节奏,让东风本田在坚持与众不同的品牌发展模式中成为一艘战略巨舰。

  如今,这艘朝向百万规模航行的船舵交给了曾与本田有不解之缘的东风乘用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郑纯楷,这位在风神品牌内部被认为有工程师思维的老本田人在质量、生产管控体系有着不可多得才华,这对于时下生产端面临巨大考验的东风本田来说,既是解决燃眉之急也是锻造百万体系的更深一步,当然,顶着巨大光环高位接盘的新帅能否帮助东风本田实现向百万辆规模的跨越,打造一个更有力量的东风本田承担好东风公司的重托才最为关键。

  这让此次交棒既有依依惜别的回望,亦有游子还乡般的期待。

   最深的烙印

  “感觉好奇妙啊,觉得陈(斌波)总在某种意义上与东风本田连在了一起,血脉相连的那种。”12月28日下午,当陈斌波确定离开东风本田回到集团消息传来时,一位东风本田内部员工抒发着感触与祝福:“希望陈总在新岗位上做出更好成绩。”

  12月28日,本田2017年的董事会不期而至,一个新消息却让这场会议多了些不同寻常的味道:陈斌波将不在担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回集团总部另有任用;东风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郑纯楷将接棒,任东风本田中方一把手。

  这意味着陈斌波已正式结束了东风本田生涯,但在挥手告别时近8年漫跑记忆却随着熟悉的爽朗笑声缓缓浮现。

  2010年1月,随着一纸调令,原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陈斌波北上武汉执掌东风本田。那时,只能依靠CR-V单兵作战的东风本田刚跨越20万辆,没方向也没目标。下车伊始,陈斌波一面梳理现状,一面谋求战略转型,“给自己找个方向”。幸运的是,凭借着CR-V的爆发以及第九代思域的到来,东风本田在2011年以及2012年连续跑赢大盘,这让陈斌波有更多时间寻求转型。

  但困难却接踵而至。2013年与2014年的东风本田开始遭遇狙击,销量一度下滑,但没有失去战略定力的陈斌波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精准控制行驶方向,一面以优先解决库存问题,确定“小市场大份额”的思路;另一面,坚守体系健康成长实现品牌和市场的精耕细,为新品攻势打下坚实基础。关键的是,困难的磨练让陈斌波树立起“东风本田要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品牌,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品牌”为战略核心点,找到了东风本田前进的方向,这样的坚守下随着XR-V到来进入收获期。

  2015年,东风本田年销量达到了40.65万辆,同比增长了32%;2016年,十代思域的到来彻底激发东风本田活力,年销量接近60万辆,近三倍于市场增幅;截止到12月25日,东风本田累计销量已达70万辆,并能够在品牌上形成竞争力。

  在短短三年时间,东风本田就完成了从40万辆到70万辆的跨越式增长,这在目前市场中几乎是一个奇迹。更重要的是,在此之中,东风本田不仅完成了从SUV、轿车再到MPV全矩阵布局,还实现了从“小市场大份额”到“大市场大份额”的战略转变,构建了全价值链的体系竞争能力。

  难能可贵的是,在销量高速增长中,东风本田却从迷失自我过度追求量的增长,清醒绝伦的陈斌波始终铭记着,东风本田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不以销量为唯一的追求本田,才是市场期待的本田。”

  与众不同、稳健增长,这是东风本田的本色,也是这份蓝图的策划者更是执行者的陈斌波留下最深烙印,让东风本田能实现从“小而美”到“大而整”的涅槃。

  而此时,骨子里的对自己苛求的陈斌波还在不断修葺补足短板。实际上,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在销量快速成长背后,体系能力尤其是制造生产领域的产能不足始终让陈斌波心存担忧,他也一直在寻找着最好的模式。尤其是生产压力巨大的2017年,他采取了“5+1”模式以及三班两运转两种模式,深挖生产潜能。

  其次,在东风本田转型主打年轻、运动、时尚的品牌推广中,他身先士卒将自己改名为“波哥”,脱掉工作服习惯于正装出席就是为让东风本田赢得更多年轻消费者认可。

  还有商品企划问题,经历过九代思域失败之痛的陈斌波非常清楚,在完成产品线布局后商品企划将会是东风本田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实现商品明确定位、商品组合策略和商品生命周期管理,这不仅是东风本田能够保持稳健增长的基础,也是体系能力强壮的基石,这将为东风本田踏上百万规模奠定胜势。

  “我们有个远景目标, 2023年达成100万辆是我们的梦想,但是梦想太远。我经常开玩笑说,那时候我肯定不在这个位置上了。”彼时已经为东风本田搭建好第二层级结构的陈斌波还曾这样开玩笑。

  一语成谶。在东风本田完成70万辆的突破中,未能亲临东风本田百万体系打造的遗憾中,交接就这样来了,功成身进的陈斌波重回到集团总部,带着游子还乡般的期待,也许相同感触的还有曾与本田结缘的郑纯楷。

    高位接盘的压力与期待

  对于郑纯楷来说,接盘东风本田是前缘再续,也是重新开始。1998年首次东风本田有交集的他一度担任过东风本田发动机总经理,对汽车发动机的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了如指掌,被称为发动机专家的他似乎是本田技术狂的典范。

  此后,作为风神品牌最早成立的7人组成员,担任东风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郑纯楷负责着最早的发动机研发任务,并牵头研制出轻量化、高动力、低油耗的自主发动机A15。自2014年升任东风乘用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后,郑纯楷主抓制造、生产以及质量体系,强化了风神品牌“质量经营”战略的同时,在生产制造、质量管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一次的交接,郑纯楷一面接受着高歌猛进的东风本田所带来注意力,但另一面高位接盘的压力自不可小觑,如何让在现有成绩中让东风本田实现向百万辆规模的跨越,这是郑纯楷所背负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东风公司再造一个更加强大的百万巨舰夙愿。

  与一汽、上汽纷纷拥有规模、品牌兼具的大众、通用相比,东风公司虽然旗下合资板块众多,东风日产也是一艘百万规模体系的巨舰,但却无法占据品牌与规模的制高点,这让东风公司格外期待一个更有竞争力的百万规模合资品牌出现,产品优势、品牌深度兼具的东风本田快速成长让东风公司对于打造更有力量的百万巨舰充满了期待,但压力也无处不在。

  在中国市场上,从10万辆到40万辆对是车企成长的一次考验,从40万辆到70万辆的跨越又是一次更高级别的跨越,而从70万辆到100万辆的升级又是更高维度的较量,往往蕴含着巨大风险,神龙、福特、东风悦达起亚都曾在遭遇魔咒,因为这背后不仅仅数字上的变化,而是制造生产、质量管控、市场销售以及产品矩阵等全体系能力的进化,是一项复杂的精密工程,这对于刚刚达到70万辆并向百万规模冲击的东风本田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对郑纯楷的巨大考验。

  首先在于生产端的严峻,在错失与神龙第二工厂合作机会,以及2019年才来到的第三工厂中,如何更好地组织生产,完成2018年的生产任务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课题,这将是郑纯楷遇到的第一关,考验着其在制造生产领域的功力几何。

  其次,高速度意味着高风险。从40万辆到70万辆跨越只用三年时间的东风本田在结束这一轮强产品攻势后,将必须要强化优势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表现,在节奏切换中保持稳健增长的状态,让东风本田体系能力变得更加强韧,这将是郑纯楷的第二道关卡。

  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现有产品竞争力下,实现UR-V、杰德以及艾力绅第二层级的发力,这将直接反应出东风本田是否解决好商品企划的问题,影响到百万体系产品结构的搭造,背后则是与众不同、稳健增长东风本田模式能否得到深化,这不仅考验着郑纯楷的能力,更考验着他的胸襟与战略眼光。

  “稳重,往往能够做到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并找到对策”在东风风神内部员工眼里,郑纯楷在工作中往往有着偏执的一面,但却极具战略眼光,“是比较偏向开拓性的战略性人才。”

  那么,郑纯楷是否会坚持东风本田发展特色,实现百万级巨舰的打造让东风本田变得更有力量呢?疑惑与期待在超过万人的东风本田员工间已经弥漫。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