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用车>正文

质用车:空气悬挂如此高级 买车要不要选?

来源:车质网时间:2020-12-03 07:09作者:张宇编辑:张航

  对于豪华车型而言,我们在追求动力和配置的同时,舒适性也是消费者非常在意的消费痛点。而很多豪华车型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会给车辆装配空气悬挂。那对于一款车,是否装配空气悬挂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在买车时到底要不要选装空气悬挂?

  在决定是否要选装空气悬挂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空气悬挂和普通悬挂有何区别。首先,一般汽车悬挂都是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装置和横向稳定杆等部件组成。其中,弹性元件就是我们看到的大弹簧,负责过滤路面的颠簸,以此来提升舒适性。而减震器位于弹簧内部,主要作用是抑制弹簧的左右晃动,使其永久保持直上直下的运动姿态。而目前大部分家用车使用的弹性元件都是普通钢制螺旋弹簧,而弹簧的刚性、螺纹数以及弹簧的直径都会影响减震的舒适性,从而实现不同的减震风格。

  而空气悬挂最大的不同在于弹性元件由钢制弹簧变成了空气弹簧。整个空气悬挂系统内部除了空气弹簧外,还包括控制单元、减震器、气路、空气分配器、空气压缩机、多种传感器等,结构设计非常复杂精密。所以,空气悬挂一般只出现在高端车型上。

  一、空气悬挂有何优势?

  1.更好的舒适性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空气悬挂是依靠空气弹簧的劲度系数来调节软硬的,相比于传统钢制螺旋弹簧,这种悬挂结构可调范围更广,可根据不同路况,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达到平稳行驶的目的。例如,在高速路面行驶时,可以将悬挂变硬,提升车辆的高速稳定性;而在低速颠簸路面行驶时,可以将悬挂调软,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通过性。

  2.提升驾驶感受

  舒适性提高了,作为驾驶员最大的感触就是驾驶感受的提升。如今,空气悬挂传感器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的行驶姿态对每根空气弹簧的软硬进行调节,以提升车辆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例如,当车辆处于激烈驾驶中,外侧车轮的空气弹簧就会增加硬度,从而抑制车身侧倾过于严重,实现高速过弯的目的。而当车辆急加速或大力刹车时,还可以控制车辆前后悬挂的软硬以减少车身惯性倾斜。

  3.可以自由调整底盘高度

  配备空气悬挂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由升降底盘高度,当遇到崎岖路面时,可以大幅度提升底盘高度,从而使车辆拥有更好的通过性。回到普通路面时又可以降低底盘,使车辆拥有更低的重心,减小空气阻力并提升高速稳定性。此外,空气悬挂还能自动保持车身高度,即便是满载货物时,也可以尽可能的保证车辆的减震性能。

  二、空气悬挂有什么劣势?

  任何东西都有双面性,优点越明显,缺点也就更加突出。首先,空气悬挂由于其结构复杂,相比于传统钢制螺旋弹簧,空气悬挂的寿命要短很多,而且出现故障的几率也非常高。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空气悬挂的保修期为3-5年或5-10万公里不等。此外,由于空气悬挂内部设计繁琐,很多时候因为个别零部件损坏,就会导致整个空气悬挂出现异常,让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此外,由于空气悬挂外部采用橡胶部件进行包裹,时间一长,这些橡胶可能会出现老化、龟裂的问题,导致密封不严,载荷能力下降。而且,减震器如果出现漏油,油液也会对橡胶部件产生化学腐蚀。所以,对于空气悬挂而言,外露的橡胶材质无疑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零部件之一。

  三、空气悬挂维修成本高吗?

  对于一般钢制螺旋弹簧,即便是出现漏油、异响或其它故障,换一根减震无非也就几百或者几千块。但空气悬挂集成度高,设计复杂,一般的维修店根本不具备拆解能力,即便能够维修,价格也非常高昂,同时质量还未必能保证。所以,当空气悬挂出现问题,换几乎成了唯一解决的方法。据记者了解,通常一根空气弹簧的售价至少在1万元以上,而且有的车型单根空气弹簧甚至能达到2万。此外,考虑到车辆性能,更换空气弹簧往往需要左右两根同时换掉,这样下来光材料费就需要花费2-4万元。

  另外,配备空气悬挂的车型使用2年后,其故障率会直线上升,一般使用到5-6年左右,就可能面临更换空气弹簧。不过,空气弹簧故障并非完全是自然老化所致,人为因素损坏也存在一部分占比。

  一般情况下,配备空气悬挂的车型都有锁定悬挂系统的模式,例如举升模式、维修模式等。当车辆需要更换轮胎或举升车辆时,一定要开启举升模式(维修模式)以锁定车辆悬挂,否则空气悬挂的控制电脑可能因误判车辆状态导致两侧悬挂受力不均而损坏。还有,不懂维修原理,盲目操作,也会导致车辆空气弹簧损坏。

  总结:

  相比于普通钢制螺旋弹簧,空气悬挂确实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地方,它不仅可以使驾驶变得更加舒适,还可以为车辆提供更好的通过性。但即便如此,昂贵的选装价格以及后期高维护成本让很多用户感到为难。所以,如果你是一位追求极致舒适又不差钱的土豪,选装一套空气悬挂准没错,但如果想少花钱节省开支,普通多连杆悬挂更加务实。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