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公车零私用 “科技盯梢”刹住车轮腐败?

来源:北京晨报时间:2013-08-13 15:28作者:毛一竹 陆文军编辑:杜宇

  公车私用,甚至滥用,是公车治理的最大难题。广州利用科技手段,给全市党政机关8491台公车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和用车人身份识别设备,监控行车轨迹,今年6月,全市公车月行驶里程比车改前减少了45%,一年可节约4000万元,连续两个月出现公车“零私用”。“科技车改”真能刹住“车轮腐败”?

  车改一年节约4000万,月均行驶里程减少45%

  广州市纪委计算,按每年每车减少5000公里节省5000元计算,全市8491辆车每年节省费用约合计人民币4200万元。

  广州“科技车改”的核心,是用卫星定位技术,盯住每辆公车的轨迹和去向,相当于安装了一双24小时监控的眼睛。信息系统设置了节假日、超工作时间(即八小时以外)、超执法地界、严控禁区等6类监察点。严控禁区监察点包括高尔夫球场、高档娱乐、沐浴、酒店等高消费场所以及中小学校。一旦公车进入监察点,系统就会报警。

  广州市纪委常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说,这套系统解决了节假日公车封存难、用车人身份甄别难、公车使用情况公示难、执法用车监控难等“四大难题”。

  “一旦有群众举报公车私用,从监控系统可以看到被举报车辆的行车轨迹,当事人想不认账没那么容易。”广州市纪委智能监察室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

  广州市纪委统计,“科技车改”前,全市公车月平均行驶里程为1769.97公里,相当于每辆车每个工作日跑了84公里。今年6月,全市公车月均行驶里程比改革前减少了45%,特别是管住了节假日和八小时之外的用车。

  广州市政府一名公务员告诉记者,以前,用公车办私事,就像用单位电话机打私人电话、从单位拿支笔回家一样,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现在总觉得有双眼睛盯着,很不自在,要办私事不如打车。

  内部监督为主,能否真正遏制三个“三分之一”

  国内公车乱象,有人称为三个“三分之一”,即公务用三分之一,领导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私用三分之一。

  广州市采取“技术监控+曝光”的办法,今年4月起开始曝光公车私用查处情况。当月曝光6宗,5月曝光2宗。认定“私用”的依据是:公车是否真正用于公务,用车手续是否完备。

  记者在一些机关单位看到,出车理由多数是简单的“值班”、“加班”、“公务”之类,而领导一律“同意”。

  那么,这样的“自答自批”会否给公车私用者提供“攻守同盟”的空间,让高科技的监控打了折扣呢?“就好比纪委出了一套考卷,干部自己答卷、自己批卷,他们会给自己批个不合格吗?”广州市民欧先生说。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