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能座舱质量现状及趋势研究
日前,车质网联合凯睿赛驰咨询发布《2023年智能座舱质量现状及趋势研究》。研究显示:智能座舱的普及率、功能性以及芯片等配置日益多样,消费者的关注度和满意度不高。未来智能座舱应由技术导向转为需求导向,技术选择和设计目标应聚焦场景和需求。
功能性不断加强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目前,智能座舱的形态主要通过语音交互、机器视觉、触觉监控等多模态交互方案实现车内感知,成为集社交、娱乐、家庭、工作为一体的“智能移动空间”。
研究发现,在头部新能源企业引领下,智能座舱产品快速发展、迭代,叠加媒体报道广度和深度增加,消费者需求日益明确,使座舱基础功能及设计向主流靠拢,芯片算力不断增加,车载App和UI系统呈现出深度适配、定制化的趋势。
相比于此前流行的连屏、旋转屏等设计理念,近两年部分车型在屏幕使用方式上持续创新,一方面通过提升科技感吸引消费者眼球,另一方面增加人机交互舒适性及情感互通。
视听享受也成为智能座舱娱乐体验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主打家庭和商务细分市场的车型。车载扬声器的数量逐渐增多,声学领域知名品牌的高保真产品和汽车制造商的合作越来越多,辅以车内氛围灯、座椅震动和超大屏幕,甚至与空调、香氛系统联动,打造身临其境的5D影院式环绕体验,这也成为差异化的方向之一。
此外,智能座舱还能够提供更多模式,满足客户自定义需求;监测传感器及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让智能座舱健康监测及舱内消杀成为可能,乘员健康或将成为智能座舱的一个新主题。
多模态人机交互也将成为行业竞争的重点。在语音交互之后,指纹识别、手势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唇语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创新技术,丰富了车机的操控方式。
基础问题依旧频发
数据来源:凯睿赛驰咨询
用户对智能座舱的售前关注度仅位列所有性能的倒数第三位,使用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五位。新能源车车型智能座舱关注度为75%,满意度为7.33(满分10分)。研究分析认为,目前智能座舱功能较多,但使用体验不佳,导致用户满意度较低。
研究深挖用户满意度较低问题,将智能座舱通过功能划分为7个评价维度:软/硬件系统、导航系统、影音娱乐、语音交互、USB/蓝牙连接、泊车雷达、泊车影像。其中,软/硬件系统质量表现垫底,是较去年变化最大的二级维度,车机死机黑屏、卡顿问题高发。
研究还显示,高端芯片并不能直接解决车机卡顿、死机问题,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以及其他高端芯片的车型,依然会出现相关问题。
此外,导航系统问题的抱怨度较高,而泊车雷达不灵敏、泊车影像不清晰、娱乐系统过于封闭、USB/蓝牙系统无法连接等也均有着较高的抱怨度。
从“堆配置”到“重需求”
资料来源:凯睿赛驰咨询
研究还通过对主流新势力车主深度面访,评价用户对各车型智能座舱使用满意度,掌握用户操作方式,挖掘用户深层需求,为车企的功能开发提供支撑。
结果显示,智能座舱不应仅满足用户基础需求,而应聚焦用户更加高级别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以个性化品牌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精神需求。
目前,企业在探索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时,缺乏市场检验和消费者研究,无论是技术选择、功能设计、根除痛点、体验优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研究建议,未来的智能座舱设计由技术导向转为需求导向,技术选择和设计目标聚焦于用户使用场景和需求,从功能性需求和情感性需求两方面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