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谷歌无人车5月报告:它学会了鸣笛

来源:车云网时间:2016-06-06 09:47编辑:周奕

  每个月,谷歌都会对外公布「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最新动向。尽管很多时候,报告中呈现的都是一些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话题,比如说“这些车子都在哪些地方进行测试啊”,或者是“它们现在已经跑了多少公里测试路程啦”等等。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活动总结(截止到2016年5月31日)

  在公共道路运行的自动驾驶汽车数量:

  雷克萨斯 RX450h SUV —24辆

  原型车 —34辆

  行驶里程:

  自动驾驶模式:2,646,009.4公里

  手动驾驶模式:1,803,289.3公里

  平均每周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的里程数:16,093.44~ 24,140.16公里

  不过在刚刚发布的5月份报告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例行汇报的数据外,谷歌倒是给大家带来了点小惊喜:工程师们在教无人驾驶汽车使用鸣笛呢。

  “没事儿滴滴两下”,相信已经成了很多司机朋友发泄不满和焦虑的坏毛病。但实际上,在合适的时机鸣笛,能够避免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谷歌尝试在无人驾驶汽车上实现自主鸣笛的功能。假设有人开始朝着机动车道挪动,或者有其他汽车在未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驶出车道,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随即会发出蜂鸣声。

  车云菌从报告中得知,在测试过程中,工程师需要教会车子分辨可能发生的棘手情况和出现误判的区别。换句话说,它得分清一辆汽车在“三点调头时选错车道”和“沿着错误车道行驶”有什么区别。

  据了解,谷歌的工程师们开发的第一个软件版本只允许喇叭在车内发出声响。听到蜂鸣声后,副驾上的测试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鸣笛发出警示。不过随着鸣笛算法精度的逐步提升,现在路上测试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能够自行决定是否需要鸣笛了。甚至工程师们还在训练系统通过不同的鸣笛方式传达不同的意思:

  假设前方有车子向后缓缓倒过来,那么系统会发出两声短促的嘟嘟音提醒前车司机;

  但如果情况十分紧急,警示的方式就没这么温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持续时间很长,声音很响的蜂鸣声。

  谷歌方面表示,“希望能够教会自动驾驶系统像耐心、老练的司机一样去鸣笛”。但一些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们,似乎对谷歌能否成功表示怀疑。不过类似之前谷歌在着手进行的“教会自动驾驶汽车识别儿童行人”实验一样,这也是为了确保这些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和周围的行人、车辆产生更为自然的互动。

  此外,谷歌5月份的「自动驾驶汽车月度报告」中,还对“引擎声”这个概念做了探讨。大家都知道,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都是电动车,所以几乎在行驶中不会产生任何噪音。因此,为了能让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意识到这辆车子的存在,谷歌还参考其他电动车型的做法,为它配了点“嗡嗡嗡”的引擎声。报告中指出,工程师们此前还尝试为它加上了逆戟鲸的声音,不过听起来实在是有点奇怪。

  最后,报告中提到,上个月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仅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5月4日,测试车队中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以14km/h的速度撞上了道路的中央分隔带,但责任在人类测试员身上,并非自动驾驶系统的错。而且所幸该事故造成的伤害很小,并不涉及其他车辆。所以,是不是说应该让机器教教我们人类怎么开车啦?!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