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旋涡中的特斯拉还能“回春”吗?

来源:腾讯专稿时间:2015-03-26 10:18作者:颜霸编辑:王立银

  本题目是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预测,说预测,笔者特别喜欢叔本华的主体、客体论,该认识论被现代心理学广泛应用,意思是说,客观的世界(客体)是由自我的主观意识(主体)所反映在大脑中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常常是扭曲错误的,甚至是极度扭曲的。索罗斯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对或错,而是对的时候赚了多少,错的时候亏了多少。”

  如今,旋涡中的特斯拉会令人联想到去年这时的长城汽车,同样是股价下跌和销量不及预期,面对质疑和看衰,当时笔者决定反其道行之,建立了长城汽车的头寸,时至今日,浮盈接近100%。并非是因大势好,长城的H股也走出了翻番的行情,同时期内恒生指数涨幅还不足10%。

  言归正传,特斯拉的产品到底有没有持续竞争力?不妨先看全球的表现,特斯拉披露的10-K年报显示,在2014年全年公司销量为33000辆,其中,中国市场销售疲软是导致公司未能达到整体销售目标的主因。2014年包括中国、日本等地的亚太区销量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15%。主要市场北美和欧洲,比分别为55%和30%。中国海关进口的特斯拉汽车为4500辆,但实际上牌为2499辆。算来,中国销量只占全球销量的7.6%,远不及马斯克的预期,他原本以为中国市场可以和北美和欧洲分庭抗礼。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为何特斯拉中国的销售情况却如此冷淡?

  从最重要的指标客户满意来说,根据投行Pacific Crest的调查,Pacific Crest发现很难找到让消费者如此喜爱的产品,大部车主(约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强调,当低价汽车推出后,他们将再买一辆。中国首辆Model S P85D的买家王振飞也是特斯拉的重度粉丝,这是他个人的第二辆Model S了。

  至于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对Model S缺陷的发难,要考虑到其公司的主营收入来源是车企的广告费,双方的利益是对立的,你们懂的,而媒体对特斯拉的发难和长城汽车去年被炮轰亦是如此。

  之于特斯拉中国区人事的问题,笔者这么认为,特斯拉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也是创业公司,其较大的市值是建立在投资者的远期愿景之上。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汽车人少有创业公司经历,车企即便有新品牌的创业,背后仍有集团金主支持。也无法否认,在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文化和汽车企业的文化大相径庭。具体表现为,做品牌和产品的营销的方法,尤其在营销预算极少的情况下,整车企业的营销负责人少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习惯了在传统传播渠道上大手大脚,但互联网企业却深谙社交媒体营销之道。

  当前,特斯拉的媒体舆论属于失控状态,特斯拉中国并未有很好的应对办法,长城汽车去年遭遇这种情况的时候,魏建军(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他说:“媒体能让消费者决定买什么车吗?”可特斯拉是2014年才进入中国的,没有长城的沉淀,马斯克也没有魏建军这么坦然。

  如此来看,特斯拉中国团队面临两大难题,第一,非特斯拉用户和其利益对立者的报道占据了媒体舆论的风口浪尖。第二,特斯拉的营销团队暂时还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

  如何应对呢?特斯拉中国需要想办法让特斯拉真实的用户发声,建立真实用户,产品粉丝的影响力,这点小米公司就做的很好。此外,特斯拉团队还需要尽快掌握少花钱的营销方法,除了学习小米等公司的社交媒体营销,还可以充分利用Model S,把Model S当成明星使。既然市场上租赁Model S参展一直大有市场,何不主动与科技展览、艺术展览多多合作,在科技和艺术媒体上多做合作,在利益方面亦没有那么对立。在明星推广的方法上,推荐向韩国最大的娱乐公司YG Family国际公关主负责人Peter Chun学习。

  本文更像是华尔街之狼卡尔·伊坎方法论,依靠主动干预和变革来推进目标公司的价值增长。如果特斯拉能够在中国行之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和充电,伴随将在2015年面市的电动SUV车型Model X,及将在2017年推出售价只有22万人民币的Model 3车型,加之特斯拉汽车国产化的推进,相信中国仍然非常有机会成为特斯拉全球的重要市场。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