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智能客车推广的瓶颈和路径:路还很漫长

来源:中国交通报时间:2013-11-22 11:50编辑:张楠

  “智慧客车”一词最早见诸报端是2010年海格客车研发成功“G-BOS”,并装车推广使用,在业内受到些许好评之后。后来,几乎一夜之间,国内其他知名客车生产厂家也纷纷推出名目各一,但功能雷同的“车载智能运营系统”(权且称之)。于是恍惚之中,国人似乎觉得“智慧客车”正在向我们走来。

  然而,国内公路客运车辆,是否已真正跨入“智慧”之门?因为工作关系,笔者曾参加过几个客车厂家这些“车载智能运营系统”的推介会或研讨会,同时笔者单位也曾多少应用过这些“车载智能运营系统”。因此凭借对这些设施的了解认识和实际使用的感受体会,笔者觉得:话,还真不敢这么说。这些智能系统的开发应用,在一定意义上积极地改变了传统意义客车的基本格调,但这些智能系统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或不系统性,使之称为“智慧客车”,还为时过早,“智慧客车”的成长之路还很漫长。

    一、当前公路客车智能化现状与不足

  眼下各客车厂家推出的“智能系统”,其智能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通过安装在车上的终端,从CAN总线、各类传感器上持续不断的采集发动机运行数据、车辆状况信息、驾驶员操作行为,在现代卫星定位、网络通信技术等的支持下,实现车辆远程监控、驾驶员操作行为数据建模分析、以及若干重要部件工作状况的记录、监控与分析。近年开始有客车厂家在主动安全上考虑如何实现智能预防控制,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效果待检验。

  分析目前客车这些“智能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我们不难看到它从GPS、行驶记录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痕迹,其主要功能还只是GPS加行驶记录仪的作用,无非客车厂家利用这原理和技术,进行了功能性的整合、提高、拓展和发挥,这中间自然溶入了客车厂家的主体思想,也有一定新技术、新知识创新的体现。但GPS、行驶记录仪的原理功能的痕迹还是显而易见。如车辆远程监控,其实质就是利用GPS的功能,有的加上了3G视频监控,但也并不稀奇。对驾驶员操作行为的数据分析和一些重要部件工作状况的记录分析,受到广大用户欢迎,是因为从中可以找出一些人为的原因,但这种功能实质意义上还是个行驶记录仪。而且这些功能的实现,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事后,这种滞后性,怎么说都还不能说是智能化的了。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