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解读:进口豪车高价真的源于车企垄断么

来源:腾讯专稿时间:2013-08-07 15:59编辑:杜宇

  该如何看进口车企的垄断一说 进口车市场,尤其进口豪车市场,一直充斥着赤裸裸的利益博弈。横亘在主机厂和渠道商之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让双方时有摩擦。

  代表经销商利益的行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坦诚该协会正在配合商务部进行进口车企对汽车销售“最低限价”的调查,“这项调查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目前仍在继续。”在他看来,“打破进口车企对进口车利益链条的垄断,就必须对《办法》进行修改,每个品牌授权多个总经销商,并授权这些经销商从进口到销售的权利。”

  目前国内的进口车总经销商多为外方直属的贸易公司,《办法》中有关条款确立了这些总经销商对经销渠道的绝对控制,具备进口资质、价格制定等最为关键的职能,而且对售后配件以及汽车金融等业务也基本是一手抓,对下面的经销商约束非常大,导致双方的话语权严重失衡。自2005年《办法》实施以来,围绕于此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但很少能影响到中央主管部门,此次在流通协会的参与下,商务部、发改委等汽车主管部门多有介入,还是比较少见的。

  不过,很多媒体瞄向这一问题时,指向最多的还是《办法》造成了进口车企对渠道的垄断,从而导致进口车的暴利,而且这些利润大多都归向了主机厂。一些经销商向媒体诉苦,由于厂家的约束,想降价促销都不行,因为厂方担心降价会对品牌带来损害。可是,如果市场真的不景气,我想厂家也是会扛不住的。合资企业对国产车的经销商也有售价方面的约束,但该降还是降,该加价还是要加价,只不过合资企业与经销商的利益更趋向一致些。

  进口豪车的价格虚高真是因为进口车企对渠道的垄断造成?

  这个很难给出绝对的答案。因为在《办法》实施前,国内进口车市场就已经是暴利的代名词,多数经销商赚的盆满钵满,而且在没有《办法》约束的背景下,整个进口车市场显得更为混乱,甚至连一些消费者在产品出现问题时都会被各方踢皮球,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

  整个进口车市场之所以演变如此,主要还是国内的消费潜力一直处在一个爆发式增长阶段。根据国机汽车和中汽进贸发布的上半年国内进口车市场的相关数据,上半年我国进口乘用车的数量为51.9万辆,基数已经非常大,相比去年虽出现了一定幅度下滑,但仍有不少品牌实现了3成以上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我国国民经济这十多年间都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发展,经济基本面至今仍向好,这使得国内富人阶层这个群体不断壮大,对豪车的消费需求随之增强,而且这种势头还会继续保持。另一方面,这种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的汽车消费市场,基本都存在消费文化不成熟的状况,尤其是主流价值观所认为的“富一代”以及“富二代”们对财富本身还带着较强的炫耀心理,在消费过程中对进口车尤其是豪华车的价格过于麻木,让厂商的价格策略变得非常大胆。

  我所了解的到的情况是,一些高端消费群体为了匹配自己的身价,有些甚至有意“买高不高低”。富人们的圈子文化向来浓厚,为了标榜自己的身价,赢得圈子里的地位,在豪车消费上往往都不惜一掷千金,对于一些降价幅度大的产品反而兴趣不大。市场嗅觉向来灵敏的厂商在把握住这些消费特征后,在价格策略上也自然不会保守,出现一辆进口豪车的售价基本是欧美市场同款车型四五倍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将消费豪车作为企业避税逃税的手段之一,这部分群体对豪车价格也同样不敏感。正是因为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进口商才可以在中国一直大把赚钱,也正是因为其中利益巨大,所以本土经销商一直试图推动《办法》的变革,力争进口资质,但《办法》对此放开后,究竟会给进口豪车带来多大的降价空间,我并不乐观。如果《办法》不作进一步完善,或者出台其他配套措施,那么放开后不排除重蹈先前的混乱局面。所以,从市场角度来看,这只是一场有关利益的博弈而言,对市场本身的机体改善作用究竟有多大并不好说。当然,如果站在国家贸易的立场,《办法》的一些规定就显得有些媚外,忽略了对本土企业必要的保护。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