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中国汽车业十几年间创新做了三件大事

来源:中国经济网时间:2012-11-27 13:14编辑:牛钢

  十几年间,自主品牌汽车初步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下一步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处的困境,业内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前景存在一些悲观情绪。自主品牌汽车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坦率地讲,在中国汽车产业将近60年的历史中,前40多年就是商用车的历史。自主品牌轿车用十几年时间发展到今天的水平、规模、能力和影响力,难道不应该有信心吗?

  其实,这十几年间,我们取得的成绩并不差,而且做了3件大事:一是在强者如林的市场中,扛起了自主创新的大旗,吉利、长城、奇瑞、华晨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在全力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一汽、东风、上汽、广汽、北汽自主品牌建设也更加主动;二是构建了不断壮大的自主创新团队;三是初步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在动力总成上,自主品牌企业已摆脱产品技术完全依赖国外的局面;在整车集成上,已具备自行设计和产品技术集成能力,能够自主开发新的轿车平台。

  更为可喜的是自主品牌汽车正在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积极践行者。今年前10个月,我国实现整车出口87.1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全年有望突破100万辆大关。

  肯定成绩并不意味着不承认差距。当前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品牌实力和核心技术上仍存在较大距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指出了缩小差距问题的关键。对汽车行业而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显得尤为迫切。

  调查发现,广大企业十分看重产学研合作。从1994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亲自主导PNGV计划,要打造百公里耗油仅3升的内燃机车,到日本制定“下一代汽车战略2010”,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推动由政府主导下的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合作计划的实施。这种体制机制的创新,极大促进了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的科技体制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须就某些共性关键技术组织跨行业、跨学科的战略联盟,集中优势资源,予以重点扶持和引导,这必将有利于我们尽快突破阻碍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技术瓶颈。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