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评测>正文

新生代老炮儿 试驾2016款宝马750Li

来源:车质网时间:2016-01-26 07:15作者:马一凡编辑:刘迎

  性能:步伐稳健 保留驾驶乐趣

  虽然拿到的试驾车是“750Li”,并且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arbon core碳纤维内核帮助下大幅减重,但它终归是台庞然大物,驾驶体验能否依旧“宝马”,小编心中也充满疑问。停在红绿灯路口时,小编决定先采用运动模式体验一下这台4.4升V8双涡管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实力。轻踏油门踏板澎湃的动力一触即发,1800rpm之前只能说是篇序章,随着转速表指针继续上扬,650N·m峰值扭矩悉数爆发,强烈的推背感也如影随形,即便被逼到红线区,发动机依旧爆发澎湃动力,甚至想象不到它是“7系”。不过减速玻璃的效果相当显著,冥冥中后视镜中已空无一车。小试激情后切换到舒适模式,此时发动机的心情似乎也平复了许多,油门踏板的响应也不再过于机敏,高速行驶时再加速,响应较为平缓但绝不可小觑,踩下半程油门后加速力道循序渐进。不过对于330kW/5500-6000rpm的最大功率来说有些保守,或者说更多的是“深不见底”。当然在经济模式下,它也会出于省油目的而削弱动力输出,对油门的反馈也多了几分迟疑。

  2016款宝马750Li同样采用了采埃孚的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与宝马的匹配性可谓有目共睹,实际体验中变速箱能够充分理解驾驶者意图,即便是面对动力强劲的V8发动机也表现得有恃无恐。舒适模式下升挡十分积极,除了转速表指针上下跳跃外,很难察觉到它在工作,同时换挡转速基本维持在2000rpm左右。运动模式下它并不会时刻保持高转速,而是在驾驶者快速踩下油门后,迅速连降多个挡位,整个过程几乎悄无声息。

  转向系统毫无例外的采用了带有可变转向比技术的电动助力系统,令小编印象深刻的是,车轮从最左到最右只需打两圈,对于大型豪华车而言已实属不易了。而在驾驶过程中,转向系统指向精确,低速时灵活自如充满宝马风格,高速下稳如泰山尽显豪华车风度。不过对于力度的拿捏,它好像更偏向男性驾驶员,特别是力度加重后,操控这台“巨轮”还是需要些力气的。

  拿到试驾车的时候小编就发现前部硕大的四活塞刹车卡钳,想必制动性能也不可小视。不过或许是出于车型定位考虑,刚踩下刹车踏板的时候力度比较轻柔,初次驾驶不免需要时间适应,但伴随踩踏深度逐渐递增,制动力循序渐进。假如直接踩下踏板行程的三分之二,强大的制动力形同枷锁般抑制住车轮,但是点头现象却非常轻微。

  得益于空气悬挂和动态悬挂控制系统,2016款宝马750Li在试驾过程中展现出了高水准的行驶舒适性。前双叉臂、后多连杆也是典型的“高端”标配,对于化解路面细微的振动功不可没。即便是通过减速带时,动作也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路面凹凸与车内人员间仿佛隔着一个极具韧性的弹簧,能够感知些许震动但绝无丝毫不适。不过不同驾驶模式下悬挂的软硬程度,甚至是车内人员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在舒适舒适和自适应模式下车内在“听”到路面的同时,仅能够感受到轻微起伏。无独有偶,试驾过程中偶遇了一段“搓衣板路”,在悬挂的辛勤工作下,车内感受与平地别无二致。而运动模式下则判若两车,悬挂硬度有一定提升,传递到人体的震动则更加明显一些。借助主动防侧倾功能,过弯时车内的侧倾不易被察觉,细心观察能够发现当车辆开始产生侧倾时,悬挂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抬升”动作,倘若不是多次试验小编也不会相信这个事实。在后桥整体转向和四驱系统共同努力,驶过弯度较大的匝道或盘桥路时,这台轴距超过3米的家伙,表现出难以置信的灵活性,堪称一分长一分巧。

  在噪音抑制方面,宝马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即便是高速巡航下,外部环境中的风噪与胎噪均得到了充分抑制,气势磅礴的发动机声浪甚至能够让人忘却宝华韦健音响系统。不过既然是宝马,自然不会剥夺驾驶员的感受,路面上的多数坑洼都能够以声音形式清晰反馈给驾驶者,这点颇有些家族味道。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原创试驾

    关注该车系的还关注了

    该品牌的其他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