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更重视中国市场 保时捷将上海设立研发中心

来源:网通社时间:2021-09-06 09:17作者:毛凯悦编辑:赵月

  保时捷在中国已走过20年的时光,累计吸引超过60万名中国用户,且连续六年成为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对保时捷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剧增。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用户的理解,保时捷计划在中国增设研发分支。

  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保时捷拓展全球研发布局

  保时捷将在2022年于上海设立研发分支,进一步扩展其在全球范围的研发创新实力。保时捷对中国市场的“过度关照”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当时成立了保时捷工程公司。

  在今年年初,保时捷数字在中国独立运营。这是保时捷在2016年成立的子公司,专注于研究和开发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服务,总部设于德国,同时在美国、西班牙、中国、以色列和克罗地亚分别设有重要分支。

  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中国的汽车市场充满活力,客户的喜好丰富多元,我们希望以尽可能最优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

  中国市场重要性凸显 再次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离不开消费者对保时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保时捷的全球交付量达153,656辆,同比增长31%,高于全球汽车市场整体水平。其中,中国依旧是保时捷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上半年交付新车达48,654辆,同比增长23%。

  具体车型方面,Cayenne仍是保时捷旗下最成功的车型,它在今年上半年共交付了44,050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

  Macan紧随其后,1-6月交付量为43,618辆,同比增长27%。自2014年推出以来,Macan车型就保持了非常不错的市场成绩,而在本届成都车展上,新款Macan也出现在保时捷展台之上,其在设计、性能、操控和个性化方面均进行了全面升级,为这款保时捷运动型SUV增加更多体验。

  面对电动化来袭,保时捷推出的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成为中国市场售价50万元以上豪华品牌纯电动车当中销量最好的车型,今年前6个月共交付超过3,300台。

  尽管从数据上来看Taycan车型的月销并不算多,但保时捷对于Taycan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比较满意。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与市场冯佩德表示:“中国每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0万台,而且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是非常迅速,所以单纯地从Taycan的销量数据上来看,Taycan的销量并不算多。然而只关注销量数据不是保时捷追求的目标。”

  在电动出行领域中,所有汽车品牌都在积极转型,保时捷已经成为了行业领先的电动车制造商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保时捷的电气化车型销售占比已接近20%,包括纯电车型以及混动车型。未来保时捷将会进一步地扩大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销售比例。

  电动化来袭 保时捷如何守住自己的“灵魂”

  今年初,保时捷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面碳中和。这不仅仅是在生产阶段,而是覆盖产品开发、供应链、生产过程及车辆使用阶段,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冯佩德表示:“保时捷计划到2025年,售出车辆中的50%将会是电气化的车型,包括纯电及混动。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0%。这可能意味着最后一辆等待电气化改造的车型将会是保时捷911。”

  为此,保时捷将在未来十年内至少投入10亿欧元进行电动化研发以推出更多纯电动车型。可以看到面对新时代下电动化的巨浪,保时捷也紧随潮流,在新能源市场上一直在逐步发力,但是包括保时捷在内的高端跑车品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人说内燃机才是跑车的灵魂,屈服于电动化则会失去驾驶的乐趣,这种情愫是可以理解的。没有了大排量引擎所带来的澎湃动力和迷人的声量,在许多人眼里这和普通车没什么区别。

  对于将性能作为信仰的保时捷来说,虽然品牌要全面进军电动化,但其所生产的电动车依然是一台跑车,而不是简单的“加速机器”。以保时捷Taycan为例,以7分42秒的成绩,刷新了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最快四门纯电动车纪录。

  主要是由于车型所采用的是前后永磁同步电机,这种电机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传动效率更高。并且,Taycan的前后永磁同步电机也经过了轻量化的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车重,提升操控感。相信无论是保时捷的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始终能给驾驶者带来无与伦比的驾驶体验。

  写到最后:过去十余年的时间,凭借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保时捷推出了Cayenne和Macan等王炸产品,抓住了SUV这一细分市场红利,促使保时捷销量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不仅如此,中国对保时捷已然成为重要的创新引擎,也成为电气化转型的关键布局。此次品牌在中国进行持续投入,就是要致力于提升和优化本土研发能力,这也是本土化战略的举措之一。通过此举让保时捷更好、更深地融入到中国市场,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和特斯拉等新势力造车相抗衡。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