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正文

从制造到智造 一汽-大众奥迪引领技术先行

来源:盖世汽车综合时间:2018-11-23 11:29编辑:王厅

  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拓荒者、先行者和引领者,奥迪入华三十年来,励精图治,始终引领着行业发展。从开始的技术转让到如今坐拥世界级的生产制造水平,通过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奥迪在中国取得了一系列无法复制与跨越的积累与成就,彻底改变了中国轿车产业的生产制造格局,并奠定了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基础,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一汽-大众已经实现了五地六厂,覆盖东北、西南、华南、华东、华北的全国战略布局,这也是奥迪在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未来,一汽-大众奥迪将继续坚持“精益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持续优化生产、物流布局,持续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壮大中国汽车产业。

    立标杆——首个在华合资的高档车品牌

  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在长春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此后,奥迪100的生产与一汽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建设同时进行。通过边建设、边出车、边提高国产化水平的途径,一汽-大众奥迪建成了技术先进的轿车生产基地,并陆续为国内市场提供了5万余辆广受欢迎的轿车。

  以国产化奥迪100为例,合作初期,中国员工相对缺乏质量意识,认为只要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完成生产任务,零件产品质量差点没关系。而德国人的一丝不苟和严谨则不容许一点差错,因此,中外双方的冲突不断。比如,在总装生产线上,德方员工用锤子把有质量瑕疵的白车身砸掉,这让中方员工非常气愤,认为白车身个别尺寸的微量偏差不会影响到整车的装配质量。再比如,在打开CKD配件的包装后,发现存在批量开焊现象。时任焊装车间的德方主任将这批包裹架扔到地上使劲踩踏,致使零件完全被破坏,此举亦让中方员工非常震惊,再一次感受到了德方同行对待质量标准的严谨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德方的影响下,中方也不断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

  1989年8月1日,第一辆奥迪100轿车下线,当年组装1,922辆奥迪100轿车,比上年增长116%。通过生产奥迪100这样一款高档车,中国一汽对现代轿车的技术、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开始有了切身的认识和理解,初步培养了一批现代化汽车生产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为中国一汽日后发展自主品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才资源。

  1995年11月13日,一汽-大众与奥迪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奥迪从此成了第一个在中国合资生产的高档汽车品牌。

   立特色——以中国特色的市场催生“中国的奥迪”

  早在1999年,中国一汽与奥迪联合开发的第五代奥迪A6(C5)在长春下线,与德国版相比,中国版的轴距加长了90毫米,首开国内高档车加长的先河;C5之后,奥迪A6L (C6)的“本土适应性开发”更进一步:如果说C5是在标准车基本成型后开始二次开发,那C6则是与欧洲版车型同步开发,其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上一代奥迪A6的二次开发。

  2003年春,基于B6平台制造的奥迪A4在中国长春驶下生产线。奥迪A4的到来,使国产汽车的电气化水平大幅提高,创造了从未有过的细分市场,更开启了高档车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大幕。

  奥迪A4采用了开创性的先进技术,以前瞻的思维进行技术升级,为其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2年,新一代奥迪A6L(C7)下线,它所注重的不再是“二次开发”、“同步开发”,而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将满足中国高档C级车市场需求作为首要任务,打造出十余项中国市场的专属装备。一汽-大众奥迪人自豪地表示,甚至可以将新A6L定义为“中国的奥迪”。

  全新奥迪A6L不再是以往意义的“同步开发”,而是在产品诞生的最初阶段,一汽-大众奥迪就深入到开发环节中,从而拓展了一汽-大众奥迪“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的内涵,为中国高档C级车市场树立了全新标准。

  面对竞争对手越加越长的轴距,全新奥迪A6L没有简单地通过增加尺寸应对,而是带来了“第三代长轴距轿车”的全新概念,由此重新定义了高档C级车的最新标准。斥巨资导入的铝车身工艺以及特别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的后排娱乐系统,让换代产品的豪华感和科技性大幅提升。

  通过全新奥迪A6L项目,一汽-大众奥迪成功地成为中国首家掌握“铝制车身部件全工序生产技术”的汽车企业。在一款量产车型中如此大范围地使用铝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该项目衍生的中国专属装备也获得了“成倍”增长,用户也获得了更尊贵的体验。

  为了这些高效性能,一汽-大众奥迪在国内汽车行业应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和创新工艺,再度树立了标准:全新奥迪A6L是国产轿车中使用轻量化材料最多的车型,它率先使用了全系标配启停系统和能量回收装置,同时,也是首个装备全LED大灯的国产车。

  基于上述努力,一汽-大众奥迪实现了企业实力的多维升级,再度丰富了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的内涵。

  随着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在一汽-大众奥迪长春工厂,奥迪从最初每二十多分钟生产一台车,到如今每3分钟就可以下线一台奥迪A6L,生产效率提高了近十倍,进而在生产流程、制造工艺、零部件供应体系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本土化已经成为奥迪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最强有力保证。目前,一汽-大众奥迪基地工艺体系完整,通过奥迪产品的陆续引入,国内员工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态度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产品质量、员工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奥迪汽车成为中国消费者最为信赖的品牌,同时成长为“中国唯一成熟的高档轿车制造基地”。

  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年来,一汽-大众奥迪的产品不仅要原汁原味,更要打造中国专属,贴合中国用户习惯和需求的产品。

  以国产Q3为例,一汽-大众奥迪从制造、研发到品质控制,启动了一系列专属Q3本地化的大动作。这其中包括,专为中国用户开发两驱车型,上亿元投资、国内汽车厂商唯一能开铝卷的铝卷开卷线;国内最领先的阿普拉斯焊、CMT冷金属过渡焊;累计500万公里道路测试和10万次车门开关试验,以及1.5万次车窗开关试验,确保国产奥迪Q3开发之初便拥有全球一致的高档品质。全车200多个激光在线测量点,精确到头发丝十分之一的标准样架,针对300余种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国产奥迪Q3的高档品质真正能够看到见、闻得着、摸得到。

  奥迪的生产本土化目标,使制造厂的技术装备水平、现场管理水平与劳动生产率达到了世界级标准。

    立法则——全球最先进工厂是全球化高品质基石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一汽-大众已形成五地六厂,覆盖东北、西南、华南、华东、华北的全国五大战略布局。未来,一汽-大众奥迪的生产、物流布局将更加优化。

  以佛山工厂为例,2013年建成投产的一汽-大众佛山四厂,是全球第一家按照大众汽车集团“完美工厂”设计理念建造的工厂。它不仅是当时国内工艺水平最先进和绿色环保标准最严苛的“旗舰级工厂”,更是走在世界汽车工业前列的“超级工厂”。作为大众集团在全球最先进的工厂,佛山工厂以全数字化概念规划建设,运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实现了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并行不悖,基于车间工艺、能源消耗排放的超高标准,堪称名副其实的零排放“绿色工厂”。

  2018年3月29日,投资64亿元人民币的一汽-大众长春奥迪Q工厂在吉林长春建成投产,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其成为目前中国顶级汽车工厂之一,该厂将生产全新奥迪Q5L及其衍生车型。

  总投资158亿元的奥迪Q工厂项目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79亿元,上缴税金296亿元。

  奥迪Q工厂生产的全新奥迪Q5L,专门为中国市场加长约9厘米。它有着全新的内外饰设计和以奥迪虚拟座舱为代表的智能化配备,将进一步拓展奥迪产品阵容,为一汽-大众奥迪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全球最先进、最环保的工厂,奥迪Q工厂焊装车间采用领先的汽车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拥有近400台机器人,是一汽-大众目前最先进的焊装生产线。工厂涂装车间拥有110台全自动机器人,应用大量领先环保工艺,如喷漆车间干式净化系统首次采用了石灰粉回收技术,减少了75%的固体废弃物和80%的能耗。工厂拥有高自动化率,整个车型将经过470余台机器人的工序处理,达到更高精度的车身尺寸及更稳定的质量状态。

  2018年是奥迪进入中国市场30周年,迄今为止,中国市场上的国产奥迪车已丰富至7款,涵盖A、B、C、Q级车,产品类型囊括轿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在高档紧凑轿车细分市场等领域也表现不俗。从1988年到2000年,奥迪作为中国国产豪华车市场的拓荒者,先后以单款奥迪100更新换代至奥迪200、奥迪A6占领市场,历经12年的稳扎稳打,在2000年首次突破年产量万位大关;从2000年到2007年,仅仅7年时间,奥迪年产量便实现了指数型增长,突破了10万辆。从2007年到2018年,奥迪年产量始终保持着每三至四年便翻番的高增速,预计2018年将实现超过60万的年产量。

  除已上市的产品,2018年,一汽-大众奥迪已完成8款新产品的引入或换代升级,均按时甚至提前实现投产。面向未来,一汽-大众奥迪共规划了近13款产品,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C级高档电动车等,进一步保证了奥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立未来——“精益”“智能”“绿色”助推奥迪新发展

  在面向未来的战略中,一汽-大众五地六厂已为奥迪品牌规划了80万辆产能、十几款的奥迪产品,在匹配一汽-大众奥迪在华销售需求的同时,也不断激发了中国高档车市场潜在用户的需求。在中国各类环保政策法规的引导下,五地六厂为奥迪品牌新能源车预留了13.5万辆产能,支撑了一汽-大众奥迪在华销售市场的战略发展。

  在中国一汽与奥迪签订的“十年商业计划”中明确提出,双方在继续深化现有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在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移动出行等21项核心业务领域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特别指出的是2018年奥迪发布的全新e-tron车型,也将于2019年进入中国,并预计在2020年实现国产,成为一汽-大众奥迪首款国产纯电动SUV车型。而一汽-大众奥迪现有生产线已经具备条件生产奥迪e-tron,未来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将逐步在一汽-大众的生产基地实现国产。

  未来奥迪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并引入更多车型,不断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极具吸引力的高档汽车、先进技术和高端服务。奥迪还将为广大用户提供从轿车到跑车、从跨界旅行车到超级跑车的全覆盖车型。

  这就需要一汽-大众奥迪匹配以更强大的生产实力——未来的奥迪制造,将实现所有生产领域的智能联网,流程自主,成本最优。例如,未来的冲压将实现车身整体部件由多层级压机线生产;焊装完全采用全自动的生产工艺,通过平板电脑手持式PC及人机交互眼镜,人员可以与设备进行间接的对话;工艺规划的过程完成全部模拟,并借助于程序实现高效的调试……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一汽-大众奥迪更将坚持“精益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壮大中国汽车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