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分析报告>正文

车内异味投诉大起底 美系糟糕韩系最佳

来源:车质网时间:2019-06-10 07:10作者:车质网研究院编辑:刘迎

  车内异味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关注,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统计,自2014年1月1日至今,车质网已累计收到6,387位车主反映车内异味问题,在200余个质量投诉故障点中排名第9位,投诉涉及80家车企的1400余款产品。数据分析表明,消费者对于车内异味问题高度敏感,而一些劣质材料导致的车内污染危害不容小觑。整体来看,美系车消费者对于异味问题抱怨较多,而韩系品牌在异味问题上则表现优异。

  合资品牌成投诉主角儿 异味问题集中在紧凑及中型车

  车质网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车内异味问题投诉主要出现在合资品牌车型中,占到了异味问题车辆的89%。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异味问题车辆仅占8%,而进口品牌更少,占比为3%。尽管凭此统计结果并不能定论自主品牌很少存在车内异味问题,不过从车主反馈的情况来看,合资品牌车内异味问题较为严重已毋庸置疑。

  细分到品牌国别来看,美系品牌车内异味问题最为严重,投诉车辆占比达37%;而欧系及德系品牌投诉分列第二、三位,占比分别为25%及18%。相比之下,自主、日系、法系品牌车内异味问题占比较为接近,而韩系品牌表现最佳,投诉占比仅为1%。

  从车型属性来看,投诉中紧凑型车异味问题最为严重,共涉及2872辆汽车。而同为热销车型的SUV,投诉车内异味问题的车辆,则不到同期紧凑型车的30%。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2014年至今中型车车内异味问题仅次于紧凑型车,涉及车辆达到了2200辆以上,其中也不乏豪华品牌车型身影。究竟是购买中型车的消费者,更注重车内异味对健康的影响,还是产品确实存在“瑕疵”的确耐人寻味。

  首次出现异味后车主保持容忍 但受伤的却是自己

  从车型年款来看,2014年至今车内异味投诉主要集中在2013款及2015款车型中,分别涉及2042辆及1741辆汽车,可见在这两年款中异味问题较为高发。除此之外,2012、2014款、2016款及2017款车辆异味问题也较为集中,且随着2018款、2019款问题的出现,是否预示着后期上述年款车型,车内异味投诉还会随时间不断上升,值得进一步关注。

  从首次出现问题时间段来看,新车阶段车内出现异味问题的投诉占比最大,其中1个月内占比达33%,1-3个月、3-6各月投诉占比均为10%,三项之和已超过了问题总量的一半。除此之外,购车1-3年首次投诉车内异味问题的车辆也占到了22%,可见车内异味问题并非新车“专属”,随着车辆的使用异味问题也可能会逐渐显现。

  而结合行驶里程来看,在首次投诉车内异味问题的车辆中,超半数行驶里程已达30000公里以上,由此说明很多车主并非是在发现车内异味问题后第一时间选择投诉。这一现象并不难理解,新车阶段车主会不同程度的接受或容忍,车内异味问题的存在,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异味会逐渐消失。但当车辆使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异味问题并未消散,从而引发了车主的警觉,而这一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车主对车内异味问题的最大容忍度。

  车质网对反映车内异味问题的车主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车主认为异味主要表现为臭味,但无法分辨出具体的异味类型。相比之下,认为车内气味刺鼻的车主占到了29%,其中包括有呛鼻子、辣眼睛等描述,令人感到身体不适。此外,有车主反映车内异味还主要表现为酸臭、恶臭、塑料味、焦糊味以及发霉的味道。虽然味道描述上存在差异,但这些味道是从哪里发出,又会对人体产生多大危害,则成为车主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暴晒后有害物质挥发长达一年以上 健康隐患较大

  排除人为因素外,实际上所谓的车内异味,大多来自于内饰部件中所用的各种不同材质及粘合剂所散发出的味道。其中,顶棚、地板、车门、仪表台、座椅等部位,已成为异味的主要来源。在此前报道中,长期研究汽车车内有害物质的美国生态研究中心专家曾认为:“汽车的有毒材料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害,也会散发难闻气味,制造商完全可以避免用来制作车内的部件。”国内也有某机构曾对200辆汽车进行随机抽检,结果显示有90%的汽车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其中新车空气质量最差,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而汽车使用的板材、粘合剂、有机溶剂等,正是异味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害物质的“源头”。尤其是在太阳下暴晒过后问题最为明显,且这些有害成分挥发时间可持续一年以上。

  在车质网接到的投诉中,2014年至今也已有300余位车主,明确向车质网反馈车内有害物质超标,并进行了各类测试进行验证。有车主在投诉中表示,其购买的车辆在使用三年后一直存在“车内异味”问题。由于车主担心异味会危害到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用专业甲醛检测仪测试了一下车内的空气质量,结果让人触目惊心,车内有毒物质远远超出正常指标,危害程度达到了严重级别。从车质网投诉中了解到,目前在投诉车内异味问题的车主中,很多人都出现了皮炎、鼻炎、咳嗽等症状,重者已有车主自述出现诸如血液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

  在对待车内异味问题或车内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上,有些车企及4S店通常会以其产品在经过实验室环境测试后,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车主所说的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这一说法固然没错,但对于实验室环境而言,虽然可以保持恒温恒湿,尽可能的模拟车辆正常使用环境,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无法模拟的,就是经过阳光暴晒后,车内有害物质究竟能达到何种水平,恐怕一旦检测后结果也会令车企始料不及。

  通常在没有地库车位的条件下,车辆平均每天至少会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以上,如上图所示,此时甲醛、苯以及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会在暴晒后加速挥发,从而提高了车内有害物质的浓度。而这正是每位车主日常用车过程中,无法避免甚至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过程。从此前各类实验报告数据中了解到,在车内挥发的有害物质中,车门内护板的甲苯挥发量最大;仪表板上盖板二甲苯、乙苯的挥发量最大;座椅总成、顶盖内饰板总成、乘客舱前围隔音棉、后隔板护板等零件,甲醛、乙醛的挥发量最大。其中,阻尼板、隔音棉、人造革、油漆涂层、泡沫填充物、织物纤维和真皮等材料,有可能成为车内最大的“毒物”。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0/500 字

网友评论

更多>> 专栏·评论
热点新闻